10月31日至11月1日,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 (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 beijing,issi-bj)在京成功举办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国际论坛。
此次会议,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王赤研究员、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 berndt klecker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andrew yau 教授和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勇研究员担任召集人。国家空间科学中心mit团队负责会议技术程序组织。会议邀请了来自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卢维尔分校、大气研究大学联盟(ucar)、罗马尼亚空间科学机构,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issi-bj)等机构的近30位专家就电离层向磁层的上行粒子的起源与加速机制、认识来自电离层和热层的物质外流在磁层空间暴触发与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电离层-热层耦合、星载粒子探测器的关键技术等科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研讨和论证,并探讨了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王赤对论坛研讨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研究进一步论证和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次会议是issi-bj举行的第三个针对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的国际论坛,除已召开的xtp/gravitas,space-vlbi及此次召开的mit科学项目国际论坛外,issi-bj还将于今年举行太阳极轨望远镜计划 (solar polarorbit telescope, sport)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国际论坛。
(供稿: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