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惠大厅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脉冲星时间尺度和基于实测数据的综合脉冲星时研究-优惠大厅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1-11-02 |

astronomy reportsvolume 55, number 7, 622-628, doi:10.1134/s106377 29110700552011) 发表了空间技术部新技术研究室陈鼎研究员及其合作者alexander rodin等的研究成果(optimal filtration and a pulsar time scale)。

1967年发现脉冲星以及1982年发现毫秒脉冲星,在后续的观测中表明,脉冲星的旋转高稳定性可以被用作天文钟。目前,对于大多数毫秒脉冲星来说,脉冲到达时间的计时精度可以达到亚微秒的水平,长期稳定度可达到10-15,这实质上可以和最好的原子频率标准的相对稳定性相媲美。

基于最佳维纳滤波法的应用,陈鼎研究员等提出了建立一组脉冲星时的优化算法。该算法使人们有可能区分原子时时间尺度的变化和脉冲星重心旋转在脉冲到达时间残差中的贡献。基于毫秒脉冲星psr b1855 09psr b1937 21 acrecibo天文台的观测数据,获取相对综合脉冲星时ptens-utcttbip m06-ptens基于ttbip m06 - ptens的时间差的弱不稳定性,引力波背景的能量密度建立在ωgh210-9水平上。

基于澳大利亚parkes天文台最新实测数据的综合脉冲星时研究成果同步发表在《天文学报》2011年第52卷第5期(acta astronomica sinica, volume 52, number 5, 392-4002011)上。

(供稿:新技术研究室)

barycentric residual deviations 1,2r (in μs) for psr b1855 09 (points) and psr b1937 21 (curve) after fitting a quadratic polynomia

utc–tt(bipm06) (in μs, bold curve) and utc–ptens (thin curve)

原文链接:

网站地图